網絡圖片 僅供參考
新華吳想女通靈社天津6月23日電(記者周潤健)夏至後不№久,一年中最熱的時間就要到了,也就是民間百姓常說的“三伏天”。天文專家表示,“夏至三庚數頭伏”。今◥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2日,“三伏天”長達40天。
我國古代采用“幹支紀事”的方法用以計年、計月、計日、計時。所謂“幹支”就是十個“天幹”和“十二地支”。十個天幹是: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;十二地支□是:“子、醜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”。使用天幹和地支的兩個字搭配,來表示年、月、日的序號。由於天幹是10個,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一個庚日。
中國天文學會會員、天津市天文學老子只不過想吃幾斤牛肉會理事史誌成介紹說〇,傳統的推算清醒方法規定,夏至後的♀第三個庚日起為“初伏”,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“中伏”,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“末伏”,總稱為“三伏”。由於夏至與第一個庚日之▃間的天數幾乎每年都不一樣ぷ,所以與“三庚”的天數也不是固定的。
我國傳統歷法規定,“初伏”和“末伏”都是10天,中伏天數則不固定。“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〗現4個庚』日時中伏為10天,出現5個庚日則武士為20天,所以‘中伏’到‘末伏’有時為10天,有時為20天。”史誌成解釋說。
具體到今⌒ 年的“三伏天”來說,7月12日至7月21日為“初伏”,7月22日至8月10日為“中伏”,8月11日至8月20日為“末伏”,共計40天。